top of page

美斯樂茅屋咖啡-咖啡佐茶的那段愛情故事

文字:陳子晴

 

 

揹著側背包、高挑的身材、笑咪咪的親切招呼、由內而外散發的書卷氣,這是我們對楊阿姨的第一印象。初到美斯樂的前幾天,在一個偶然的機會下,我們發現了美斯樂居然有賣手搖杯!對我們這群幾乎每天人手一杯的台灣大學生來說這個消息真的太令人興奮了!我們三天兩頭的到飲料店報到,也跟楊阿姨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童年中的美斯樂

「那時候只要去電影院前面吃一碗麵就覺得好滿足!」

楊阿姨是土生土長的美斯樂人,楊阿姨的家庭跟大多數美斯樂的居民一樣,父親以前是個軍人,後來隨著軍隊一同從雲南到美斯樂安頓下來,楊阿姨在美斯樂出生、成長,跟這片土地有著濃厚的情感。因為家裡的兄弟姊妹眾多,楊阿姨的父親必須到清邁工作賺錢養家,一年只有過年會回家一次,家裡主要是母親在掌管,所以父親與母親的感情有些疏離,影響了楊阿姨在有了自己的家庭後,希望能夠一家人住在一起的想法。那時候只要父親回來,就會從清邁帶很多新衣服跟新鞋子回來,當時美斯樂普遍的經濟狀況不是那麼好,那些禮物總是讓孩子們期待不已。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爸爸帶回了一雙好漂亮的皮鞋,我晚上就擺好放著,那天興奮到睡不著覺,一直等著,想要快點天亮才能趕快穿上新鞋!」

早期的美斯樂沒有電,但卻有個能讓居民同樂的好地方—電影院!那時候電影院要用發電機,每個禮拜的一、三、五會放映電影,要到美賽去拿一大箱的膠卷影片,那時候的路不太好走,下雨時車子的輪胎就會陷入泥沼裡,有時候放映時間快要到了,大家就會焦急地等著,深怕沒有電影可以看。

 

電影院主要則以放映台灣和香港的電影為主,那時候大部分小女生都著迷於雙秦雙林的魅力,小男生比較喜歡香港的武俠片,電影院有兩層,樓上座位需要家境比較富裕的人才能負擔得起,一般民眾都坐一樓,但一樓的座位是平面的,所以身材比較矮小的孩子們都會去搶最後一排的位子,這樣才能坐在椅背上搶得好視野,楊阿姨說那時候只要看到電影就很開心,也沒有想過要去二樓看。楊阿姨的母親家教嚴格,一個禮拜限定她只能看一次電影。「但要是很想看該怎麼辦呢?」我問。「就偷偷去看啊!」楊阿姨爽朗的笑了笑:「就算沒看到電影,只要在電影院前買些小零嘴或是吃碗椰子麵,就覺得好滿足!」

之後隨著電視的普及,電影院也關門大吉,成了現在的早市,不過美好的童年回憶卻一直存在楊阿姨心中。

​早年的美斯樂教育

 

楊阿姨初中畢業於興華中學,興華中學是美斯樂很有名的華文學校,最鼎盛的時期泰國各地的學生都會特地來美斯樂,只為了到興華學中文,由於歷史背景的關係,美斯樂的民眾很重視華文教育。有一陣子由於泰國政府的政策關係,學生只能以補習的方式到老師家學習華文,興華中學也被泰國政府徵收為泰文學校。

 

楊阿姨回憶起以前的興華,那時候一走進校門就可以看見整片的廣場,男生和女生的宿舍分別在兩邊,提供給外地來的學生住宿,操場是泥土做的,會有很多灰塵,走上樓梯會看到一整排建築物,圖書館和書局都在上面,開學報到的時候要爬上長長的階梯才能領到書,教室沿著階梯兩旁山坡一路蓋上去。改成泰文學校後,蓋了很多建築物,視野不再遼闊,很多東西都被遮蔽了。

「我回來看到好傷心喔,不是想像中的那種樣子了。」言談之間處處可見楊阿姨對以前興華的懷念。

 

生長在泰國這片土地,泰文的學習不可或缺,美斯樂的居民很多都是從雲南來的,在家說的是雲南話,泰文則是到了美斯樂之後才慢慢學習,楊阿姨從興華畢業後到清邁的泰文學校念書。楊阿姨的母親是個非常上進的人,泰國政府會派軍人到幼稚園教泰文,因為老師抄筆記的速度太快,每天下午,母親都會帶著楊阿姨到泰文課上幫忙抄筆記,翻開母親的課本,滿滿都是筆記,詳盡到連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

楊阿姨有一個女兒,今年六年級,楊阿姨本身也很注重教育,花了很多時間在教導女兒,有別於現今美斯樂盛行的補習風氣,楊阿姨選擇讓女兒下課後就待在家,她認為在學校專心聽課就足夠了。說起女兒,楊阿姨眉眼之間都是笑意,「做完作業後她就自由了,剩下的時間由她自己安排。」雖然沒有補習,楊阿姨的女兒仍然非常優秀,成績很優異。「現在有時候她還會主動說要預習呢!這是我最欣慰的事。」

店內裝潢、桌椅、吧台、吊燈也都是竹製,別有一番風味

楊阿姨的戀愛故事

「他真的是一個好爸爸,也是一個好丈夫,從嫁他的第一天我就覺得沒嫁錯人。」

 

飲料店內除了阿姨,還有另一個默默的身影,他是阿姨的老公,李榮信叔叔。李叔叔相對的話比較少,看起來也比較嚴肅一些。

「有些客人看到顧店的是他還會害怕得不敢進來呢!」楊阿姨笑著說。

但相處幾次後,發現李叔叔其實很親切,而且處處可以看見他對老婆女兒的貼心,像是有次李叔叔一早要去清萊辦事,他在出門前就先載女兒去上學,還把開店的事前準備都處理好,讓楊阿姨無後顧之憂的作生意。

「甚麼事情他都會為我們母女處理得好好的。」楊阿姨說。

 

楊阿姨跟李叔叔是國小同學,後來在台灣相識相戀。

「該不會叔叔從國小就開始暗戀阿姨了吧?」我打趣的問道。

「哎呀,不可能啦!我們那時候根本就沒有講過甚麼話。」

原來那個年代比較封建,男生跟女生很少玩到一塊兒,小時候楊阿姨個子比較高,李叔叔瘦瘦小小的,完全是不同群的朋友,都各玩各的幾乎沒有交集,只知道班上似乎有那麼一個人。畢業後,楊阿姨到清邁念書,李叔叔也到了台灣,就這樣失聯了二十幾年。直到某次楊阿姨到台灣旅遊,同學居中牽線,才又再續前緣。

 

那時候李叔叔得知楊阿姨還單身,馬上積極聯絡,李叔叔一開始甚至不知道任何楊阿姨的聯絡方式,千辛萬苦才輾轉打聽到楊阿姨的消息,熱情地邀請楊阿姨去吃飯喝茶,還幫忙招待跟楊阿姨一同旅遊的親朋好友。楊阿姨回到泰國之後,李叔叔開始每天都打電話跟阿姨保持聯繫。

「回來之後他就打電話,整年,一整年!」

整整一年,每天李叔叔都在同一個時間打電話給楊阿姨,如果那個時間剛好有事,李叔叔還會早一點先打電話告知。不過楊阿姨當時三十幾歲且經濟獨立,本來已抱定獨身的打算,不想結婚。「我跟他說我們當朋友就好,他每次都回答『好啊,好啊。』其實就是他會再努力的意思啦!哈哈哈哈!」楊阿姨笑得有些得意。

 

這一年的期間,李叔叔只要放假或楊阿姨生日就會回美斯樂,還會準備很多禮物給楊阿姨的家人們,只要楊阿姨有困難,李叔叔也會想盡辦法請在美斯樂的朋友們幫阿姨得忙。

 

「還是會心軟的,而且很感動,讓我覺得這個人真的很有心、很有誠意,不是追個兩三下就跑掉。」

 

一直這樣遠距離戀愛了好一段時間,終於訂婚、結婚。直到後來楊阿姨懷孕,叔叔覺得孩子成長的過程很珍貴不能錯過,才從台灣回到美斯樂。

「不用賺很多錢沒關係,我們兩個的想法很像,都覺得一家人就是要在一起。」

美斯樂第一家本地咖啡

「我們店裡的原則就是想讓當地的人也能每天來喝,可以維持下去就好了。」

叔叔回來後,他們一起開了一家飲料店-美斯樂茅屋咖啡。一開始他們沒有賣茶,因為美斯樂到處都是茶行,楊阿姨和李叔叔決定要和別人不一樣,做出自己的特色,本地咖啡是美斯樂第一家從種植、烘培、包裝都自己一手包辦的店,楊阿姨跟李叔叔最努力推廣的也是咖啡,他們強調賣最新鮮的咖啡,所以都只賣店內的現貨,有時會有客人不理解為何他們不能供應多一點貨,但時間一久,大家就自然知道阿姨和李叔叔對品質的堅持,他們的咖啡就這樣慢慢做出口碑。

「有些客人來店內還是想喝茶啊,所以你叔叔跑去隔壁買。」楊阿姨笑著說。

發現茶的市場需求還是很大,阿姨跟叔叔也賣起了茶,在某次因緣際會下,楊阿姨接觸到了台灣的手搖杯,也學到了一些技術,為了迎合當地人的口味再慢慢做調整,店內又多了好幾樣產品,本地咖啡朝著多元經營的方向發展。他們想要讓當地人也能負擔的起,所以商品價格從開店至今從沒有變過。

 

 

 

 

 

 

 

 

 

 

 

 

 

如果哪天,你來到了美斯樂,在這個離台灣幾千公里的地方發現了美斯樂茅屋咖啡的招牌和手搖杯熟悉的身影,不妨走進店內坐坐,你會嘗到熟悉的滋味,可以愜意的休息,還有機會認識兩個親切又可愛的老闆和老闆娘喔!
1.
IMG_8253
IMG_7232
IMG_8656
12620580_878801945571371_1171367965_o
About us

十位政治大學學生,將於每年寒暑假到泰北美斯樂山區進行志工服務,除了小學的華文課程和活動帶領,也將走訪社區進行紀錄片拍攝,希望透過我們的一點努力,可以帶給當地更多的快樂。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