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迎接美斯樂的第一道旭光                         文字:廖羽萱

 

  她用溫暖的雙神直直看進顧客的眼睛,並將茶遞到客人面前。結實的手臂足以看出勤勞的痕跡,也訴說此人的不屈不撓,熟練而闊氣的沖茶、泡茶、倒茶,令人不禁聯想武俠小說中充滿豪氣的俠女。她,是旭光茶行的老闆娘,張惠英阿姨。烏黑俏麗的中分短髮就和她的人一樣十分精神,若勇敢回視她美麗的眼神,將看見更多她與美斯樂的故事。

生根於美斯樂的台灣人

  出生於緬甸,惠英阿姨曾活在夜夜戒慎恐懼的氛圍之下。每晚都有老緬兵半夜查戶口,警覺性高的母親總會指揮每個孩子看緊家中每個角落以避免遭到栽贓。印象最深刻的是曾有個男人帶來一位包紮好的孩子到家裡,聲稱孩子受傷是他們家所害必須給錢賠償。諸如此類的心理壓力讓父親心煩意亂,最後決定舉家騎馬來到仍只蓋有茅草屋的美斯樂,那年惠英阿姨小學二年級。「是華人就該接受中文教育」,於是惠英阿姨進入興華學校就讀,住在宿舍。小二的她和妹妹在當時是宿舍

裡最小的孩子;在年齡無法享受任何特權的年代,為了學習,所有事都得咬著牙做。心疼女兒的母親每周末都到宿舍幫孩子洗那些洗不淨的衣服、收到畫雞腿的圖片便帶著雞腿風塵僕僕地送來給孩子。

  為了讓孩子有更好的生活,惠英阿姨的母親靠養豬後賣豬、賣掉孩子滿月的金項鍊讓阿姨得以繼續求學。當時出國需要通行證,惠英阿姨帶著幾個紅包,跟隨一位攜有通行證的人,遭遇檢查時就塞紅包給檢察人員,一切只為了到台灣取得身分證。到台灣後進入台南的一所護專求學,爾後在台灣工作幾年,再到日本學日文,遇見同樣來自美斯樂的叔叔,儘管曾想過「別回美斯樂了!」卻仍因為緣分這條無形的線回到原點。「回家了!」這次踏上歸途的身分不如從前,而是以台灣人的身分還鄉。

美斯樂兒時記趣

  儘管小時候生活條件不佳,惠英阿姨總能苦中作樂。在沒有電視也沒有玩具的時代,光是用紙盒子從泥巴上滑下來就能帶來許多樂趣;一雙雙快速奔馳的小腳穿梭在一座座山林之間,運用叫不出名字的草與葉建造專屬自己的窩;餓的時候就往深山走一遭,除了賞蘭花、玩松苗外,還可摘採小藍莓與其他小果子吃。無聊時,將煮飯剩餘的鍋巴曬過炸過吞下肚,或是把煉乳炒過當作糖果過癮一番。這些兒時的點點滴滴豐富了阿姨的童年。現在的我們只能想像卻無法完全體會,而經歷過這些玩樂的阿姨為我們與她的兒女輕輕嘆了一口氣。在美斯樂和美斯樂一起長大,走遍此地每個角落,惠英阿姨能細數以前發生的種種:「美斯樂不只是我的第二故鄉,它就是我的故鄉。」她驕傲的說。

 

旭光商標到旭光茶行

  路過阿姨的茶行會因店面的古味與聞到的茶香而駐足,滿櫃的茶餅、茶葉以及玻璃櫃內精緻而脆弱的茶壺組所塑造的莊嚴感令人不禁好奇這家店的故事。

旭光商標的建立得從阿姨的父親說起,從緬甸趕牛結果戰爭讓牛跑光、拿毛線衣去賣卻遇雨失敗,幾經輾轉後做醬油與豆腐乳終於獲得好評,旭光商標因此在美斯樂打出名聲。十七年前,旭光商標再次從零開始:籌錢、蓋房、添購炒茶葉的鐵鍋,「旭光」不再只是賣醬油的商標,更是家茶行。茶園由父親管理,阿姨的父親將煮醬油的豆渣用以施肥並悉心照料茶園,茶景觀甚至吸睛前來觀光。隨著父親逝世,茶園租給他人管理,再加上阿姨的孩子沒有意願接手茶行,我們問阿姨是否擔心茶行就此消失?「給想做的人做就好啦!」惠英阿姨爽朗的回答。

讓更多人看見美死了的美斯樂

  除了旭光茶行老闆娘之外,惠英阿姨還有一個身分:美斯樂觀光發展協會成員。從種樹計畫、製作路標,到建造賞日落的涼亭,美斯樂不僅參與泰國政府的一鄉一特色計畫,更積極完備觀光的每個條件,而些活動阿姨也都參與其中。無論是春夏時節的綠意盎然,抑或是略微枯黃卻涼爽乾燥的秋冬時分,美斯樂擁有好山、好水、好人、好景,一年四季都有不同卻獨立於世的美。「應該讓更多人看見。」從小將美斯樂的美麗納進自己的口袋,惠英阿姨這次使勁地掏出所有,並盡其所能的為這片養育她的土地做最後裝飾,然後分享。讓更多、更多的人和她一同陶醉於美斯樂的美麗。

 

  開水在透明壺中奔騰不止,阿姨將沸水在茶壺上方二十公分的高度垂直墜落,只見煙往天花板擴散而水往茶壺內的葉裡鑽,一些水滴不時濺起,似乎嘗試追逐上升的煙。蓋上茶壺的蓋子,屋內所有人屏息等待,空白時間內,熱水來回沖刷三個藍白相間的陶瓷茶杯,深褐色的木夾逼迫茶杯將幾秒前肚子裝的熱水吐進茶船。茶壺裡的水不再只是水,而以茶的形式進入三個茶杯。阿姨持續熟練而闊氣的沖茶、泡茶、倒茶,武俠小說中的豪氣俠女再次浮現。茶水一杯接著一杯入口,每杯入口後的回甘似乎都有著些微差異,或許是在茶香中聽著阿姨的故事並隨之感受的緣故吧。

政治大學學生與惠英阿姨

1.
IMG_8253
IMG_7232
IMG_8656
12620580_878801945571371_1171367965_o
About us

十位政治大學學生,將於每年寒暑假到泰北美斯樂山區進行志工服務,除了小學的華文課程和活動帶領,也將走訪社區進行紀錄片拍攝,希望透過我們的一點努力,可以帶給當地更多的快樂。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