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阿卡的一天

​文字:廖羽萱

頂著熾熱的烈焰,隻身來到塵土飛揚的蔣家寨阿卡村。下午一點的村子只剩稀疏的老人與小孩,連影子都玩起捉迷藏。因有幸認識全村唯一會說阿卡與又會說英文的美國人Lori,我將行李卸貨至她家後便隨她的孩子們四處走晃。

從老人們群聊的茅草涼亭為探險起點,挨家挨戶飼養著保家衛園的狗、屋子四周總繞著幾隻探頭探腦的雞、在泥巴路上翻滾跑跳的孩子們,三種身影或快或慢的穿梭在木屋之間。說時遲那時快,火紅的太陽消失在天際,一片疾速翻騰的烏雲將水氣潑灑於大地。「轟隆!」嘩啦啦的雨聲彷彿成了回音,水滴打在竹子屋頂的聲響讓村子開始歌唱。地板尚未被雨水覆蓋,彩虹便將烏雲趕走。烏雲悻悻然離開,帶著雨,前往下個目的地。阿卡村卻再也不安靜,檔車催油門聲此起彼落。三點鐘一到,摩托車大軍出動,是時候到泰文學校接放學的孩子們了。大約三點半時,雙倍的擋車成群結隊停在門前路上,不用父母接送的國高中學生自己騎也騎車到家。

老人群聊的涼亭

阿卡村的生命因孩子們的存在生氣盎然,四散的孩子們追逐玩耍,累了便就地休息,餓了就回家找父母討小零食。四點鐘,孩子紛紛前往華文學校上課。村子恢復寧靜,卻充滿香氣。

夜幕低垂,從華文學校返家的孩子飢腸轆轆,母親準備的阿卡家常菜這時便是最重要的能量來源。「炸、鮮、醃、泥、丁」是阿卡料理的基本五法,若一餐裡同時出現這五種料理菜餚,代表是非常正式的特別餐。炸就是something fried,例如炸香菇、炸豬肉;鮮是something fresh,最常出現的就是肉類夾生菜;醃則是something pickled,像是醃黃瓜;泥是something mashed,比方說地瓜泥;最後的丁是something chopped,蒸過的馬鈴薯丁。沒有桌子,在村子裡的每一餐都像台灣的野餐,家人們在墊子上圍圈席地而坐,先吃飽的孩子開始嬉戲追逐,大人們則分享生活趣事。晚餐後的阿卡村只剩教堂發出宏亮的鳴響。

炸豬肉
醃酸菜

鼓組、吉他、麥克風,夜晚的阿卡村教堂是孩子們的舞台,唱著聖歌,搭配舞蹈,他們為神歌唱,直到乏了、睏了,才心甘情願拖著疲憊的雙腳回家梳洗就寢,十點鐘的阿卡村,終於入睡。狗兒打架的吠聲與誤闖進房的螢火蟲點綴在村裡的夜晚,迷迷糊糊進入夢鄉。

阿卡村孩子在教堂練唱聖歌

清晨五點的阿卡村在公雞的叫聲下睜開眼睛。六點廚房開始熱絡,到了七點村子已全然甦醒,迅速扒過早餐後,摩托車大軍再次出動,往學校也往工作地移動。村子又來到只有老人與小孩的狀態,靜靜等候下午放學、下班的那一刻。

 

阿卡村的日子規律而單純,但簡單裡雜揉笑聲、無奈與悲傷。儘管許多人生活艱辛,這些美麗的靈魂仍使勁讓自己的每天都有雨過天晴的彩虹。

在阿卡村教堂裡幫Lori女兒Abby慶生,Lori為圖中綠衣女子
1.
IMG_8253
IMG_7232
IMG_8656
12620580_878801945571371_1171367965_o
About us

十位政治大學學生,將於每年寒暑假到泰北美斯樂山區進行志工服務,除了小學的華文課程和活動帶領,也將走訪社區進行紀錄片拍攝,希望透過我們的一點努力,可以帶給當地更多的快樂。

© 2023 by Going Places.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