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民族和語言教育. 現代與傳統
泰北美斯樂,一個地處偏遠卻又不失完善生活機能的地方。居民常把「美斯樂都是一家人」掛在嘴上,因為美斯樂小小的,基本上大家都認識彼此,也有很緊密的互動關係,這裡的居民安居樂業,自然景觀美不勝收,然而這個美麗的村莊卻與現代化潮流有許多衝突,要如何在傳統與現代中間取得平衡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美斯樂的小孩都非常熱情,只要跟他們揮手,他們都會以笑臉回應。在美斯樂當志工的日子,小孩看到我都會彎腰敬禮地說「老師好」,而且他們都習慣跟人握手打招呼,但在他們的燦笑與熱情背後,我們所看不到的是漫長的上課時間。
漫長的上課時間
美斯樂的小孩,早上七點半的時候就必須在泰文學校集合,八點準時上課,一直上到大約下午三點半。泰文學校放學過後,他們還要到中文學校上課,從下午四點半上到幼稚園孩子的晚上六點半、小學生的晚上七點半還有初中生的晚上八點半。而且,他們連禮拜六早上都是要上課的,比起台灣的小孩,美斯樂的孩子們真的承受了更多的上課時間。
其實中文學校是可以自己決定要不要去就讀的,然而當地人卻大多還是會選擇在泰文學校放學過後再前往中文學校上課學習。儘管這樣做會給小孩造成沉重的學習負擔,但是在這樣一個雲南人為多數的村莊,中文似乎已經是一種必備能力,所以大多數人還是蠻重視中文教育的。並且他們認為,有中文能力的背書,以後找工作的過程也可以更有競爭力。
美斯樂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地方,除了雲南人以外,還有阿卡族、慄憟族等等少數民族。這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會學習泰文和中文,然而自己民族的語言卻不會多學。原因在於他們認為實用性太低,比起自己國家的官方語言泰文和世界趨勢的中文,自己民族的語言功用真的太低,於是就產生了傳統文化失去傳承的危機。
年輕世代的衝擊
在高度全球化的世代,即使是偏遠的美斯樂也不免受到波及,很多年輕人都已經在思考自己的下一步。我們訪問到了一間咖啡店,老闆的女兒已經離開美斯樂遠赴上海復旦大學攻讀了,動機也是因為想要出去闖一闖,因為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代,太過保守似乎不會有太多機會。然而教學方式的衝擊卻也帶給她很大的衝擊,因為美斯樂跟上海的教學在語言上和課程規劃上也有一些差距,因此對於這些想遠赴家鄉打拼的美斯樂孩子,就又構成了一種挑戰和負擔。而這種挑戰和負擔,似乎又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想要在這個競爭激烈的世代中得到好機會,還是要克服這些難關。
大部分的孩子們在長大過後還是都出去外地打拼了,大多是去像曼谷這樣的大城市。少部分則留下來幫忙繼承家業,但真的為數不多。我訪問到了一戶人家,爸爸和哥哥都出去曼谷當導遊。我們在當地教書服務的時候,也有很多小朋友表示他們以後想當導遊,我想這是因為相較於泰國其他地區,他們擁有中文的語言優勢,這讓他們可以在這個方面更有競爭力。至於媽媽和女兒則留下來顧店,女兒只有讀到高中,但這在當地其實算是一種普遍學歷,平時在家顧店,偶爾也會去中文學校兼差,當中文輔導老師,也是算為村落作出一些回饋。女兒表示在外打拼太過勞累,自己還是比較習慣鄉下悠閒的生活。
美斯樂,這個充滿熱情又美麗的村莊,仍然逃不過全球化趨勢的魔爪。在這裡的孩子,努力適應時代趨勢,花費許多時間精力學習,充實自己以提升競爭力。雖然勞累辛苦,但他們正為著自己的未來一步步打拼,我們在旁邊能做的,就是以一個志工的身份,盡可能的帶給他們知識和歡樂,也期許他們在他們各自的人生裡面,都可以活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文字:余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