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叔叔
-人物專訪
文字:陳孟暄
美斯樂,依傍著群巒而建的山城
我們沿著時而平緩時而陡峭的鄉間小徑向下而行,沿路高級的洋房、低矮的鐵皮屋,甚或是尚未完工的鷹架結構體,還有那些路上對我們笑著的人們啊,儘管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各自帶著自己的故事來到美斯樂這塊異域開疆拓土,從以前在荒蕪中打拼過日子,到現在在荒野裡開出一朵花,生活過得算是安穩無憂,只要看著他們,心裡就會有種莫名的溫暖與踏實。
但遙想當年,還不如親身聽過、觸碰過這些故事的人們。我在美斯樂的婦女會跳舞,結識了一位熱情開朗的叔叔,他有著黝黑的皮膚與深邃的五官,濃厚的家鄉口音參雜在國語裡,雖然有時候他詞不達意,但是卻可以從他滿臉的笑容中,看見這裡的美好與幸福。這是第一次,與他的相遇。美斯樂何其大卻也和其小,我竟然在第二天經過美斯樂夜市時,又遇見了他。叔叔親切的招呼我們到他家坐坐聊天,原本婉拒叔叔好意的我們,禁不起他的盛情邀約,來到了他的家中,從而踏上這條(我們偕同)叔叔的尋根之旅。
黃沙漫漫,塵土飛揚,路上的行人掩著臉艱困的向前行。從前的美斯樂,沒有任何現代設備,只有挑水砍柴、與草地裡的荊棘刺痛著腳底,伴著他們生活。
叔叔端著一碗椰子麵,緩緩地在我們身旁坐下,娓娓道來這段艱辛的過往。他說,以前的馬路都是土,每當風大揚起黃塵時,躲也躲不了,只能拎起衣領遮住口鼻,勉強擋住風沙,繼續前行。這裡沒有電線,只有矗立在黃土邊坡的樹叢,這裡沒有自來水設施,只有挑著擔子水桶朝溪流前行的疲憊身軀。但這裡有一群為了生活打拼的人們,他們跟著家鄉的家人來到這裡,追群著更好的未來,而努力的生活著。而叔叔,便是這一群人,他從自己的家鄉,來到美斯樂,逃離原鄉的落後,來到美斯樂創造更好的生活。
椰香四溢,伴隨薑的辛辣,在廚房裡飄散開來。香香甜甜、辣辣酸酸,是椰子麵與薑黃飯的滋味,也是打拼的味道。描述著,從前在這裡生活的愉悅豐收,訴說著,從前在這裡生活的辛勤痛苦。
桌上這碗椰子麵香味瀰漫,它是支撐起這個家,厚實卻又溫柔的味道。叔叔說,從前他跟他的妹妹們,從偏遠的巴基斯坦來到緬甸生活,直到遇到他的妹婿,輾轉來到美斯樂這個地方,便從此展開新的生活。初來乍到,沒有任何專長,只能靠勞力換取微薄的薪資養活這個大家庭。叔叔指著眼前這碗麵說,妹婿的妹妹(簡稱小姑)因為喜歡料理,加上當時經濟困難,需要有新的開源方式,於是小姑就當起了賣食物的小販,以賣自己的料理維持大家庭的開銷。但是當時的小姑只會做薑黃飯,為了學會更多料理,她還到了曼谷、清邁學習道地的泰北料理,也就是我們眼前這碗椰子麵。
做工繁複,對於料理精雕細琢,像是小姑對於家的熱愛與堅持,堅持以最完美的一面呈現給家人與客人,就是要讓他們吃得安心,吃得健康。
在這碗麵當中,有許多值得細細聆聽的故事。
叔叔促著我們趕緊吃麵,於是我們停下了話題,細細品嘗這碗富有故事的料理。大大的碗裡有著黃麵與金黃的雞肉,麵上撒著油炸至乾扁但酥脆的麵條,以白色的椰奶汁為湯底,襯托著麵的香味與雞肉的香辣。一問之下,才知道這碗麵藏了多少玄機與技法在裏頭。雞肉,需要先剁至兩個指節大小,加以蒜油與細碎的花生米爆香,然後以基本的鹽與辣油拌炒,把花生的香甜、鹽與辣油炒至入味,就完成了雞肉的處理。再來是麵的料理過程,因為麵是外面買來的,所以只需要把黃麵加進滾燙的熱水,煮至熟透即可。麵上撒著幾根焦黃的細麵條,叫做脆麵,只需要將黃麵下油鍋去炒炸就行。最後,是有畫龍點睛之效的椰子湯。椰子湯味道濃郁,添加許多辛香料讓湯頭喝起來更有層次。首先是椰子湯的基本湯底,須先加入原始的椰子奶汁,並加點鹽巴去除椰子奶的澀味,再來將熬燉已久的雞骨湯混入椰子奶中。雞骨湯由叔叔的小姑每天早起熬燉,以洋蔥加辣椒醬爆炒,再加點醬油並撒上蔥花、香菜、醬油還有魚露,讓湯的味道更有風味。(這裡由叔叔的姪女流利的中文轉述)
麵的味道就是打拼的味道,從小小的路邊攤到現在擁有一棟樓房,麵記錄著叔叔家為了生活而奮鬥的過程。
我喝下帶點辣味的甜湯,配上軟中帶勁的黃麵,加上酥脆的脆麵增加口感嚼勁,齒中留有奶香與酥脆卻又軟嫩的麵條與配料,豐富我的味蕾也滿足我的口腹之慾,但更多的是,是這碗麵帶給我的感動。風塵僕僕勇闖異地,在未知的地方紮根生活,從此肩上背負著持家的使命。叔叔靦腆的笑容下,我看到的卻是更多的風霜,那種是歲月在臉上無聲無息駐足的痕跡,它在叔叔的臉上輕輕劃過,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從以前在荒蕪中打拼過日子,到現在在荒野裡開出一朵花了,有好的日子,一起生活的親戚朋友,在美斯樂這裡,繼續著他的故事。